

7月31日,由球王会网页版、华南理工大学共同发起的“未来科学家”主题研学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举行了结营活动,来自全国16所高校的30名优秀学员共9个小组围绕人工智能在农业、能源、生物医学、智能感知、心理健康等领域进行课题报告演示,最终由高校专家、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评审团优选了三个优秀猜想项目。
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邓方、华南理工大学常务副院长文宏、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司惠文、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小玲、中南大学研究生院副研究员汤启萍等高校专家,球王会网页版党委副书记骆志萍、网才科技(广州)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赫,贵州省、黔南州、海口等人才工作相关负责人参加了结营活动。
骆志萍表示,本次活动充分发挥了校企联动优势,邀请来自全国高校的优秀学子展开思想碰撞与协同创新,活动效果显著。球王会网页版未来会坚持做青年人才的同行者,在人才与科研资源对接、构建跨区域人才协作生态等方面予以支持,让更多“科学猜想”落地生根,让更多青年人才脱颖而出。
文宏指出,跨校学子依托平台深入交流,既推进科研,又缔结友谊。这一探索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范式,未来将持续联动高校与企业,常态化开展研学互访。
校企联动
探索人才发掘与科研互动新范式
“未来科学家”研学活动自5月启动,吸引近百名海内外硕博研究生、本科生及青年学者报名。经严格遴选,最终录取30名学员,覆盖多所高校与人工智能相关学科,其中在读博士过半,多人曾获国家级学科竞赛金奖,发表过SCI收录论文,个别已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研究。
为精准挖掘和培育科研新星,活动采用“三维评估体系”——除考察学术成果与科研潜力外,特别增设创新思维测试和协作能 力模拟,通过案例分析、团队限时攻关等环节,筛选出既具备扎实理论功底,又拥有开放视野和合作精神的青年人才。
在过去一周的研学活动中,学员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主题,精选了AI+能源、AI+健康、AI+感知等多个领域科研猜想课题进行了深度研讨,在跨学科交流与实践探索中,展现出青年科研人才的创新活力与潜力。
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在于校企资源的深度整合与“双导师”创新培养机制。球王会网页版发挥人才服务与产业对接优势,联动企业提供科研场景需求;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勇,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邓方担任总指导;来自华南理工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以及球王会网页版的三名跨学科专家组成营地导师团,带来从基础理论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指导。
交叉学科研学
打破壁垒碰撞 “创新火花”
活动聚焦学员提出的9个科学猜想,横跨人工智能、能源材料、生物医学等前沿方向,依托“打散学科、重组团队”的机制,每组须融合至少两门学科解决真实命题,旨在通过交叉学科交流,激发灵感,对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。
在结营活动上,各方对学员们在研学期间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。总指导邓方指出,科学家的品质体现在“敢创新、善交叉、能坚持”。任何成果都无法由单一学科独立完成,唯有打破壁垒、融合多学科流程,才能迸发真正的创新火花;科研价值也不止于论文与专利,而应以回应时代与国家需求为使命,并以长期专注与持续投入为唯一路径。
营地导师代表万佳雨表示,这场跨越学科、跨越地域、跨越校园、链接未来的研学离不开各方的合力,做研究既要仰望星空,展开想象,又要脚踏实地,深耕细作,希望高校学子们把研学中精进的系统思维带回校园和社会,让今日星火点燃明日科技变革。
聚焦粤黔合作
共绘区域创新 “同心圆”
此次研学落地在凉爽的贵州黔南,登“中国天眼”探宇宙起源,入苍翠茶山悟农耕之道,在山水天地间青年学者热烈研讨,迸发思维火花,共探人工智能赋能多元场景。活动期间,黔南州委组织部、人社部门与青年学者们进行了多次互动交流,并表达了对人才招引、发展培育等方面的意向。
球王会网页版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举办此次活动,既是对粤黔深化协作的积极实践,也是对人才培育新路径的锐意开拓。相信在未来,这些怀揣梦想与热情的“未来科学家”们,将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,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贡献重要力量。
Copyright ©2020-2025 球王会网页版-官网在线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